共赢的可能越多,盗版的空间越小。从事影视宣传工作的业内人士认为,合理合规的二创合作和切片宣传,对剧集宣传效果很好,尤其是一些投资小、宣发经费少的作品,往往能借此破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编剧武瑶告诉记者,当前不少剧集是“一锤子买卖”,如果能建立更稳定合作机制,短视频平台、二创制作者与版权方能妥善协商,盗版也就难以滋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编剧王丽萍建议,短视频二次创作应遵守“先授权后使用”的基本原则,在相关部门强化监督与治理的同时“疏堵结合”,既保护知识产权也满足大众需求,让好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获得更长久的收益。
完善长效机制
尽管打击盗版不断取得成效,但随着盗版方式不断变化,维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相关部门与平台方近年来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盗版成本低、收益高仍是现状,要让侵权者知难而退,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工委对外合作处主任魏经纬说。
“近年来,各类针对盗版的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盗版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命脉,治理机制必须与时俱进。”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必须要有釜底抽薪的决心,以长效机制真正保护产业根脉。他建议,不仅要加快推动版权保护立法入刑进程,完善侵权认定标准与刑事追责程序,还要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理机制,形成覆盖平台主体责任、盗版传播渠道等全链条的综合治理体系。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武瑶在课堂教学中十分看重知识产权教育,她告诉记者:“正版观念关乎创作者的尊严,这也是职业信念教育的一部分。当前,大众正版意识仍需提升,这方面教育需要从课堂走向社会。”
苏晓介绍,当前在各个协会与相关企业携手维权的同时,有关部门与各方形成合力持续完善各项机制。从影视行业到整个文化产业,从进一步加强监管与治理到提升大众反盗版意识,守好文化创新的根基,才能在未来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