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l work committee

法务工作委员会
 热门关键词:娱乐法   法商论坛    法务委员查询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Notice
  
  
新趋势、新思考、新观点、新碰撞!微短剧法商论坛亮相浙大城市学院
来源: | 作者:法务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4-04-15 | 1713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1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指导,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主办,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杭州亚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诚如律师事务所联合协办的“微短剧的‘红’与‘黑’:法商论坛”在浙大城市学院成功举办。来自省内外知识产权法、娱乐法律师、传媒公司法务以及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师生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围绕当前市场火热、机会看涨的微短剧“风口”现象及其行业中出现的实务操作与项目合规问题,多位受邀嘉宾发表了坦率而富有见地的主旨演讲。会议全程由中制协法工委专家委员、华东工作站主任,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杨吉博士主持。

在会议领导致辞环节,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副院长胡大伟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向各位嘉宾、行业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接着简要地介绍了浙大城市法学院的办学历史、专业设置、师资科研和各发展阶段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在谈到本次会议主题时,胡大伟表示,微短剧市场风起云涌,多路资本齐聚,但一些掣肘行业有序发展的乱象与矛盾也逐步显现。这让相关的合规治理和立法完善有着时代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因此更需要听取行业各方的真实心声与建议对策。最后他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也期待各路专家、法律同仁能以此论坛为平台和契机共话未来。

法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魏经纬代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感谢了主办方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和三家协办单位积极筹办了本次论坛。随后,魏经纬介绍了中制协法工委近期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针对本次论坛主题,他也观察到行业中现存的一些问题与深层次矛盾,并寄语各位与会专家、发言嘉宾能提供更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引领性和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期待我国微短剧市场能加强精品创作,增强优质的内容供给,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时代精品。最后,他预祝这次法商论坛圆满成功。

主旨演讲环节,杭州亚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剧、制片王馨首先发表题为《入局者言:微短剧行业现状与剧本创作》的演讲。围绕着微短剧行业现状、剧本创作及行业乱象等方面,王馨进行多维度分析,她提到,在政府政策扶持与立体监管双管齐下的背景之下,目前各业务环节快速融合,正朝着系统化迭代的方向发展,而渠道方则逐步兼容内容生产与制作,内容方扩展至分销与投放等领域。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霍文博发表题为《泛娱乐时代微短剧的传播力》的主旨演讲。霍文博指出,微短剧对影视业态所产生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观众对其浏览时间的大幅度延长,同时,观赏方式从横屏到竖屏,美学结构、信息内容的变迁也在潜移默化地浸染着观众的情感模式和认知结构,这使得开门见山、快节奏、多反转的高浓缩剧情逐渐成为主流范式,进一步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消费趋向。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金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云雯作题为《短剧项目IP运营的风险识别与合规指引》主旨演讲。施云雯围绕版权归属规则、短剧利益博弈方、短剧版权归属、外部对短剧制作者的认定及合规建议几大板块对主题进行剖析。她表示,实践过程中,短剧的出品方及平台方应加强署名管理,尤其是对署名的公示。此外,短剧的出品方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版权登记,并与相关参与短剧创作、首次发表的个人或机构签订版权归属相关的法律文件,以应对司法实践和行业交易中复杂的版权认定问题。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诚如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陈晓璐发表《短剧的主要盈利模式及合规要点》主旨演讲。陈晓璐解读了目前微短剧市场的所处阶段、现如今的微短剧模式、如何炼成微短剧、微短剧的盈利模式及微短剧所需要的法律服务等问题。她指出,微短剧市场进入合规化发展势在必行,同时该产业也将与消费品产业、文旅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产生较强的跨界融合。希望各方能够客观面对微短剧市场的利与弊,加强自身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相信能够在微短剧产业的法律服务领域取得突破。

添翼短剧内容合伙人、“米读小说”联合创办人王良进行主题为《平台发行方的法律合规及审查》的主旨演讲。从平台发行方出发,王良谈到,仅仅依靠监管并不能解决短剧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短剧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利用“短”的优势创造出与其他内容区隔的新形式,同时,业内人士也需要加强自治,生产出具有传播意义的优秀作品,避免内容俗套,彰显价值。目前,短剧行业正迎来严格的审查时代,题材迭代、精品化趋势以及版权问题等都成为短剧平台需要重视的内容审查问题。短剧需要强化正向引导,寄望于法律制度,同时分清红线和底线,确保作品质量时刻在线。只有如此,短剧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圆桌讨论环节,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杨吉博士担任主持,围绕当下微短剧行业的多个典型现象、焦点话题与嘉宾展开讨论。除了五位主旨发言嘉宾,该环节特别邀请到霍尔果斯万年影业法务经理、影视娱乐资深法律专家邓星月参与。期间,参与嘉宾一同深入探讨,分享真知灼见,高效产出一系列高质量观点。

对于短剧投流及数据透明度问题,与谈嘉宾纷纷发表各自见解,短剧投流作为推动短剧成为爆款的重要手段,其效果和数据真实性对于从业者的收益和市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出品方和投流手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来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谈到微短剧的出海问题,嘉宾们一致表示,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微短剧出海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海外市场为微短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海外观众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微短剧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同时,微短剧出海也有助于提升国内短剧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与海外优秀制作团队的合作和交流,国内短剧行业可以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谈到本次论坛的主题——微短剧的“红”与“黑”,与谈嘉宾纷纷感慨。王馨认为,在日趋严谨的监管“照射”下,短剧行业必将向阳迭代。霍文博坦言,人有命运,剧也有它的命运,希望大家各安天命。陈晓璐提到,微短剧这个蛋糕希望有我们内容人、产业人、法律人共同做好、切好。施云雯表示,希望法律人可以在短剧行业的博弈期,共建一套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则。王良指出,微短剧规模日益庞大,现在参与仍是好时机。与会者一致反映,本次论坛主题新颖、议程紧凑,讨论深入,互动感强,论坛氛围热烈,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组织人员
The organizer
领导班子
秘书处
专家委员
法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