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
打造更多文化IP载体,让中国故事走向国际舞台
【镜头】时间回到1964年,上海美影厂集结“最强阵容”创作出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问世。该片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先后参加10多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并多次斩获大奖,无论美学表达还是技术水平,当居世界一流。时隔近60年,上海美影厂主导创作、与B站共同出品了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以“新生代”姿态回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如何“走出去”,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是上海美影厂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也是国产动画走出去的关键。
“以前,好莱坞、迪士尼、皮克斯就是我们创作的模板,但市场反响并不理想,观众也不买账。”马华说,从模仿到局部原创再到纯粹原创,是中国动画成长的必经之路,“‘照搬’可以学到技巧与经验层面的东西,但是选题方向、美学体系、故事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核都是错位的。”
关于这点,田晓鹏也有切身之痛:“我在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时,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方式的表演?”多年后,创作者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语境,“创作的故事、美术、表演方式都是东方的,国风自然而然流淌在国产动画的血液里。”
在世界的注视下,探民族风格之路,成中国学派之势,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动画作品再次受到瞩目。它的背后,是独具特色的中式视觉艺术、不断提升的动漫制作技术,以及一张张如青年李白、高适一般满怀抱负的面孔。
随着《“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扶持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的动画电影,中国作家协会“揭榜挂帅”助力中国原创动画创制,一系列举措激发出越来越多的创作活力。近期闭幕的中国动画周,吸引了71家社会机构及行业公司参与,展示IP项目500余个,现场达成合作意向项目83个;6月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567家中外企业和机构、2305名展商客商和专业人士参展参会,意向签约金额达到14.85亿元,对促进动画国际交流、推介国产优秀动画走出去起到积极作用。
翻开浩如烟海的动画“篇章”,人们深切见证中国动画的探索与前行,潮流和雄心。
今天的动画,已经不单是文艺样式,还包括综合性的潮玩手办、游戏电竞、数字文娱、沉浸式体验主题乐园及周边产品,这给了创作者更广阔的空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动画已成为主流内容品类之一。动画+旅游、动画+演艺、动画+设计、动画+游戏、动画+亲子教育等互通互融,进一步激发出动画艺术的产业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