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l work committee

法务工作委员会
 热门关键词:娱乐法   法商论坛    法务委员查询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Notice
  
  
杨吉:微短剧火爆崛起,三大法律问题不容忽视|融梗 搬运 搭便车
来源: | 作者:法务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4-12-26 | 1107 次浏览 | 分享到:

微短剧领域三个突出的涉法问题

作者:杨吉,法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来源:法学学术前沿首发。


为塑造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平台的风格,微信推送的外标题系编辑根据文章理解所加,不代表作者立场。

微短剧一时风起,势头猛烈,席卷海内外。有两组数据可以拿来说明,它们直观又有力。一则来自国内,有调研机构指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0多亿,对比同年度电影票房的470亿已显著超出。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微短剧似乎重新定义了国内民众的娱乐方式,并已然撼动电影业的主流地位;一则放眼海外,据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已有百余款短剧app出海,微短剧对国外观众注意力的快速“收割”与国内无异,且年内创下4亿美元流水。不曾想,当我们努力着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试图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微短剧却率先引爆了世界的“华流”,让中式“霸总”“甜宠”等类型题材风靡海外。

 

微短剧在中外市场的大热多少让人有点瞠目结舌,也使得众多传统影视业者和文化观察者感到猝不及防。这种单集时长在1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至一二分钟,体量通常维持在数十集到近百集的影像表达,既创新了网络传播的范式,也丰富着视听作品的形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创作样式,它的崛起、火爆、热销有时代背景,又有世代因素;姑且不论它在价值导向、情节桥段上不时出现与主流叙事相背离之处,但快速的剧情交代、激烈的戏剧冲突、直白的脚本设计、频繁的剧情反转以及理想的角色塑造,种种特质却符合了当前碎片化、快节奏、浅娱乐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这自然是值得称道又需要审视与反思的地方,但更亟待关注的问题在于,套路化、模版性、流水线、高转速的微短剧生产让著作权侵权问题频发,这无疑成为制约微短剧业良性长远发展的“阿克琉斯之踵”。

 

版权纷争、盗版盗播并非微短剧领域独有,它们同样困扰着传统影视业,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在相关问题上,微短剧领域表现出来的突出性与典型性现象有三,它们分别是:“融梗”、“搬运”和“搭便车”。当然,它们均不是法律用语或学术概念,充其量是行业内的流行词,但它们很形象地揭示了可能所侵犯的在先作品权利人的不同法益——融梗或涉嫌抄袭,搬运触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而搭便车则极易构成不正当竞争。

 

就司法实务而言,似乎难以对“融梗”行为给予统一的、明确的定性。其中,有“借鉴致敬”说,也有“二次创作”论,更有“高级抄袭”说,后者被指运用更为隐蔽、更为高超的创作手法而非照搬照抄的方式,将他人具有可版权性的段落情节、角色设定、人物关系、创意思路等援用过来,融入到自己作品中或者主要依托他人的作品构思为框架,再部分加入自我的独创性表达。融梗的实质毫无疑问是对他人智力成果未经许可下的“拿来主义”,是一种闯入者颇具冒犯的“有借无还”。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意气用事或立场预设地将融梗视同抄袭——它只是概率性的、倾向性的,最终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组织人员
The organizer
领导班子
秘书处
专家委员
法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