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家在职场中遇到的故事愈来愈奇葩,“这些事情都非常值得大家拿出来讨论,以及值得反讽。”
因此在电影中,众和集团的设定也是一家由实体经济向互联网经济转型的企业,这恰恰是故事的矛盾所在。从原来的工厂,到如今的大厂,背后是不同代际、不同领域的人,在面对相似事情时,共同会有的局促和无所适从。
但这一设定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变化的同时,造成的错位,为电影《年会不能停!》带来的喜剧效果。
「真实见闻」
电影《年会不能停!》最大笑点,莫过于大鹏饰演的胡建林,阴差阳错地从基层被提拔进人力资源部,为了能融入工作,开始疯狂地“数人头”。
这一行为看似荒唐,但其实是董润年对现实的提炼。
只是这一剧情的设定,来源于对角色。在董润年的初期剧本中,主角面对裁员,希望通过自己在年会上的表现,来保住自己。
这样的故事看似完整,但少了些冲突,此时一则社会新闻“闯入”董润年的视线。一位流浪汉潜伏在高档写字楼,并生活了近1个月,知晓内部的运作,甚至知道在哪里能睡觉和洗澡,“原来这么严丝合缝的地方,也能让人找到缝隙。”
新闻的荒诞远超剧本的戏剧张力,于是董润年又自我推翻,并重构剧本故事。在过程中,慢慢有了胡建林、马杰、潘怡然等一系列角色,也有了映照新闻事件的王迅饰演的庄正直。每件荒唐的故事背后,实则都有现实做支撑。
正如上文提及的“数人头”事件,董润年起初以为HR(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应该对公司成员很了解吗?
后来在调研过程中,一名HR总监告诉他,其实head count(数人头)是HR最基础的工作,当一个公司人数达到千人、上万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人入职,也有人离职,“每天都有很多变化,如果每周不进行统计的话,上层领导根本不会知道整个集团有多少人,甚至会影响整体后面的决策。”
而且在调研过程中,一些大厂HR总监同董润年讲了不少故事,原来有的公司晚上加班有补贴,是需要提前上报,甚至HR有时候会去各个部门暗访,核实实际的加班情况,“这个让我想起年少读书时,班主任也经常会在后门偷偷探头,看大家有没有认真上课。”这些事件都给了他足够的启发,因此创作胡建林点名的剧情。
点名事件恰恰发生在众和集团内部,传出裁员风波的期间,这种不同人之间的错位理解,也让喜剧性达到顶峰,“在那些员工看来,这确实是‘恐怖片’,但我们就是用戏虐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进行心理按摩。当大家能笑着,甚至于丑化自身恐惧的东西时,也许就能真正勇敢地面对它了。”
「生活不会停」
在电影《年会不能停!》结尾,胡建林回到厂里,成为了副厂长;白客饰演的马杰也得到了晋升;庄达菲饰演的潘怡然则在转正之后,选择了离职去追梦。三个人最终有着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