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电影《年会不能停!》成为了2024年开年最强之作,评分从8分一路上涨至8.2分。好口碑带来超强后劲,票房一路逆袭,并连续多日问鼎单日票房,平台预测票房更是突破10亿。

“996”、内卷、躺平等热词,近年频繁被热议;再往前几年,“逃离北上广”等相关词条同样反复被大众咀嚼。不管话术如何变化,背后始终映射着都市打工人的辛酸。而电影《年会不能停!》则罕见地将视角对准这群人,用喜剧逗笑观众的同时,引发共情。

但事实上,这部针砭时弊的影片并非是编剧兼导演董润年近年才有的概念,早在2017年就已经萌生了这一创作思路。“我觉得上班有很多值得讨论和值得反讽的东西,可以做成电影。”编剧兼导演董润年面对1905电影网谈及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开始了创作。
只是反复推翻调整的过程中,也坚定了他自己做导演后的想法。只是他率先拍摄了处女作《被光抓走的人》。但《年会不能停!》的剧本并没有停下,甚至推翻了7、8稿。过程中,他找了几个做过HR总监的高中同学,他们也最终成为了影片片头的顾问。他和整个创作调研团队,采访了不少相关经验的人,为电影注入了一份“真实”。

欢腾的喜剧,契合了2023互联网的“发疯”文化,而电影背后创作的种种,或许才是故事被认可的本源,也更让《年会不能停!》像极了每个打工人的年终报告。
只是对于董润年而言,对于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预设,只是希望能拍一部好笑的喜剧。首映的时候,他会忍不住跑去影厅门口偷看观众的反馈。电影《年会不能停!》如今更是成为近五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喜剧电影,“观众都笑了,对创作者来讲,就是最好的回报。”

「经历」
很多人知道董润年,是因为他作为《老炮儿》的编剧,但翻看他的履历,他参与的作品中,喜剧作品更占多数,有《心花路放》《厨子戏子痞子》等,以及《丑女无敌》等经典的情景喜剧。

正因为此,在他开启导演之路后,越来越坚信,如果自编自导一部纯喜剧,一定会很有趣,更想看看自己创作的那些喜剧包袱,如果不再是由其他导演去执行,又是否能“抖”响呢?
于是,他决定为自己写一部喜剧。
董润年想到了自己年少时光,那时中国推行的是单休制(注:中国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双休制度),“我父母是双职工,印象里他们每天都要去上班,即便下班回家吃饭,讨论的也是单位里的那些人和事。”
后来他慢慢长大,到了就业阶段,再和身边朋友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反复聊的都是工作的那些事情。虽然和父母辈相比,国营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工作内容,以及聊的内容并不一致,但是其实内容本质并无差别,“这是中国人很主流的生活内容,但为什么很少有电影去表现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