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颇有现实感的结尾,让前面的故事显得更加荒诞有趣。诚然,回望现实,胡建林的“乌龙晋升”是戏虐的表现,更像是一场梦。
反而马杰苦苦生存,或更接近很多人的当下状态,他熟悉整个游戏规则,虽然知道不公,但也已经接受这个规则,在他身上会有种种现实原因,他只能忍着。他依旧会在喝醉时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内心始终都还有一点点火花,有不服气的地方。
在董润年看来,虽然胡建林、马杰和潘怡然这三个角色代表了职场里边不同的人群,“但我在创作的时候,他们代表了一个人的三个时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曾经刚踏入社会的我们,谁又不曾和潘怡然那样,对一切始终是热烈的,“那时的我们,谁又不曾是理想主义者呢?”看似理想的胡建林,更像是大多数人当下理想中的未来,经历一场爽文般的升职,“只是他的理想在于大家在马杰的阶段,内心的火苗没有熄灭,那就真的有可能迎来人生的翻盘。”
当然,和大多数人一样,编剧兼导演董润年坦言,当下的自己,因为年龄和经历,“我更能理解马杰的状态,会遇到很多不公,但敢不敢反抗,即便反抗了,结果是否又能承担呢?”
电影的结局不会成为现实的定调,只是没有试过,谁都不知道故事会怎么发展。
故事看似结束了,但和片名一样,众和集团的故事也不能停。
在《年会不能停!》的创作之后,董润年创作了剧集《不讨好的勇气》,又一个发生在众和集团的故事……